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6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143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5710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诸广山岩体为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多期多阶段复式岩体,其南部发育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本文根据该岩体密下水地区出露岩性的宏观韧性变形与镜下微观证据、岩石学特征及构造年代学约束,认为区内燕山期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岩体,能为区域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提供可靠的年代学约束,可准确限定热隆伸展构造活动的时间下限。研究表明,区域热隆伸展运动启动于燕山早期(~160 Ma),较前人利用中基性侵入脉岩限定的时限提早了约20 Ma;区域铀成矿时代从早期(~150 Ma)至晚期(~40 Ma)与区域伸展构造活动的时间具有高度耦合性,揭示出区域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区域铀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同时,该期同构造花岗岩与构造前花岗岩的接触带是早期高温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现有艾灸过程中热量不均衡、热量利用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达到高效利用热量和药烟的目标,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该艾灸仪包含燃烧、熏蒸、收集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烟雾自动收集、温度精确智能控制以及艾灸操作流程简化等功能。基于传热学理论对艾灸仪的熏蒸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温度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锥形流道是两种结构方案中较优的流道结构;所设计的温度均衡隔板对艾灸仪的温度均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泄漏不仅对升温速度有轻微的影响,对温度场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与研究结果为现代艾灸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热运动对纳米级磁流变液系统的颗粒团聚行为和宏观流变特性扰动影响不可忽视.为研究施加外磁场后系统微结构与热运动间的关系,探讨在不同颗粒粒径情况下热运动能量在系统总能量中的占比.采用CCD设计方法,分析Monte Carlo仿真获取的颗粒位形信息,生成关于外磁场磁感应强度、颗粒粒径和体积分数的系统热耦合系数<λ>回归模型;成链团聚的临界颗粒粒径计算值比文献经验值高出约23%,证实在考虑系统内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纳米级磁流变液具有更严格的流变现象临界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襄樊的碳质石煤为原料,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和热分析实验对石煤与生物质混合共焙烧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混合焙烧过程中,各种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为有机质的氧化反应→黄铁矿的氧化反应→钒的氧化反应;生物质的加入为打破石煤中的云母晶格提供了大量的热量,使石煤中的还原性物质反应温度降低且反应时间缩短,对石煤的脱碳与焙烧起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explore the energy under-ground with thousands of meters. As a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 initial formation temperature (IFT) plays an essential...  相似文献   
6.
针对裂缝热中子示踪探测方法,从中子双组扩散理论入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压裂前后地层热中子分布影响因素,并模拟不同类型示踪剂及含量的热中子裂缝响应规律,筛选最佳示踪剂并给出其在支撑剂中含量的上、下限。结果表明:压裂前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主要受裂缝宽度和标记支撑剂中示踪剂含量的影响;钆对裂缝宽度变化反应最灵敏,钆元素是作为标记支撑剂的最佳示踪元素;随支撑剂中Gd 2O 3含量的增加,热中子计数率降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D增加;示踪剂中氧化钆的上、下限值随裂缝宽度呈指数降低,且当裂缝宽度为1.0 cm时,Gd 2O 3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8%,下限为0.03%。  相似文献   
7.
对高速电主轴温度场分布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外壳上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传感器,对不同转速下的外壳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并将实验结果与ANSYS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在电主轴外壳上布置多个测点测量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电主轴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可行性;另外还分析了在不同转速下,高速电主轴关键部位的温升,仿真结果表明:主轴在6000~10000 r/min时,温升呈线性增加,在大于10000 r/min后,温升以指数规律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连续刚构铁路桥箱梁温度场及桥梁线形进行长期、连续监测,通过主梁跨中下挠的理论与实测对比揭示了连续刚构铁路桥收缩徐变效应。对比了国内外常用收缩徐变估算模型,选择CEB-FIP徐变模型对黄河特大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采用实测温度数据,以箱梁内测温度、外侧温度、顶底板温度梯度、左右侧温度梯度作为箱梁温度场的评判指标,对箱梁1年内的四季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在基于相同温度场的条件下,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发现分析成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说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是引起连续刚构铁路桥跨中下挠的主要原因,对比结果还说明通过改善箱梁顶底板应力差能够改善收缩徐变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一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影响结构温度应力的四种主要影响因素(结构长度、柱子刚度、梁刚度、柱间跨度)进行分析,利用粘弹性理论做正交试验极差分析.依据正交试验基本原理建立与之对应的九个ANSYS模型,基于正交实验的结果对已有温度应力的公式做一定的修改,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废旧陶瓷的再生利用率,将陶瓷颗粒与陶瓷粉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与掺合料进行再生利用.运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以陶瓷粉、陶瓷颗粒、再生细骨料、粉煤灰、硅灰为5因素,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共设计16组配合比方案,进行抗压、导热等试验,得到陶瓷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导热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并寻找出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为:陶瓷粉的质量分数为10%,陶瓷颗粒的质量分数为20%,再生细骨料的质量分数为40%,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15%,硅灰的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